柴桑高隐,邱壑岁寒姿。 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 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 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馀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
六州歌头
译文:
像陶渊明这样在柴桑隐居的高人,有着在岁寒中也坚守的高尚品格。他在北窗之下,心怀上古伏羲、黄帝时代的淳朴,期望能与古人为伍。这却让世俗之人感到疑惑不解。
对陶渊明来说,系上腰带去逢迎官场实在是难以忍受的事。于是他写了《归去来兮辞》,说自己的草庐才是好去处。他沿着斜川的小路,拄着竹杖,悠然地看着天上的云朵飘飞。
他就像那展翅高飞的鸟儿,在高远的青霄之外翱翔,那些射鸟的箭又怎么能伤害到他呢?他顺其自然,境遇好就行动,境遇不好就停止,任凭世间与自己的理想相悖。他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正悠然间,南山映入眼帘。那无尽美妙的景色,与他的心境相契合,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份感受呢?
他从琴音中找寻乐趣,以美酒为伴侣,在醉意中吟诗。他能忘却世俗的机巧之心。他仿佛能潇洒地骑上鲸鱼,遨游而去。可千年以来,真正能欣赏他这种境界的人太少了。
我感叹自己疲惫的羽翼,瞻仰着陶渊明的遗像,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如今,他的门外只剩下衰败的柳树,稀疏的翠叶在夕阳的余晖中摇曳。过往的行人来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分,悲痛不已。一切事物依旧,可曾经的人却已不在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