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译文:

多出来这闰月又有什么好呢,居然让一年有了两个中秋节。像女娲补天、吴刚修月那样的英雄人物都已经逝去了,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追思他们的风采。 我年轻时在南昌幕府任职,还结识了洪刍、徐俯、苏坚、苏庠这些好友,大家尽情地一起快意游玩。傍晚时分,我们眺望西边的山岭目送夕阳;明月升起,我们登上东边的高楼赏月。 四十年过去了,当初的人如今只剩下我们两个,都已经白发苍苍。谁能想到沧海变成了陆地,我们如浮萍般漂泊,最后落脚在南方。我不忍心去问故都汴京如今在哪里,幸好还有芗林里的美酒,那阵阵香气都沾染到了我的衣裘上。想要打发这剩下的时光,看来只有借酒才能忘掉忧愁了。
关于作者
宋代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