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 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 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 於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 念人生相与放形骸。 或一室晤言襟抱开。 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复何之。 情随事改悲相系。 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 况约境变迁,终期於尽,修龄短景都能几。 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 每临文吊往一兴嗟。 亦自悼不能喻於怀。 算彭殇、妄虚均尔。 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 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概想世殊事异。 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於此。
哨遍
译文:
在东晋永和九年,癸丑年的暮春时节,人们首次举办了兰亭集会。这次集会聚集了众多贤才,他们置身于峻峭的山岭和高耸的山峰之间,这里有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翠竹,还有潺潺的流水。大家在这里尽情抒发内心的幽情雅趣,即便没有管弦乐器奏乐助兴,只是喝着酒、作着诗,也恰逢这美好的天气。在广阔的宇宙天地之中,人们游目骋怀,这样的娱乐实在是让人感到快乐啊。
想想人生在世,人们相互交往,有的把自己的形体放纵于天地之间;有的则在室内与人畅谈,敞开心扉。虽然人们性格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遇到自己欣喜的事情时,都会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
然而,等到他们对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又该何去何从呢?人的情感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悲伤也就随之而来。转眼间,那些曾经的遗迹,往往都已经成为过去的陈迹了。更何况世间的环境不断变迁,一切终究都会走向尽头,人的寿命无论是长是短,又能有多少时光呢?
时光流转,古今更迭,事物不断变化消逝,最让人悲痛的莫过于生死之事了。每当我看到前人的文章,缅怀往昔,都会发出一声叹息。我也常常独自哀伤,却始终不能明白生死的道理。算起来,长寿的彭祖和短命早夭的人,所谓的长短其实都是虚妄的。
我们今天看待过去,就如同古人看待他们的过去一样;后人看待我们现在,也会像我们看待古人一样。所以我姑且把当时人们所记述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大概能想象到时代不同、世事也会有差异。希望后世的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能悠然地有所感慨。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