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千里楼前客。 数从前、几般契分,更谁同得。 尚记流莺催人去,又见莎鸡当夕。 叹天运、相煎何急。 幸自江山皆吾土,被南薰、吹信还相逼。 临大路,控长策。 向来风月苏家笛。 问天边、玉堂何似,黄冈秋色。 万事无心随处好,风定一川澄碧。 些个事、非公谁识。 我亦年来知此意,但聪明、不及於前日。 谁为我,指无极。

译文:

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楼前游子。回想从前,有过多少种情谊缘分,又有谁能和我这般情投意合呢。还记得当初黄莺啼鸣似在催促我离去,如今又见到纺织娘在傍晚鸣叫。可叹这天道运数,对人的逼迫是如此急切。本来自家的江山都是我们的土地,却被那南方传来的消息(可能指局势变化)逼迫得不得安宁。我如今站在大路上,手握长鞭却不知该往何处去。 过去那如苏家(苏轼)般在风月中吹奏的笛声令人怀念。我想问那天边的玉堂(代指朝廷显贵之处),和当年黄冈的秋色相比,究竟哪个更好呢?其实万事都不必放在心上,无论到哪里都能自在安好,就像风停之后,整条河川都平静澄澈一样。这些事情,若不是您又有谁能理解呢。我这些年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如今的我,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聪慧敏锐了。谁能为我指明那无尽的大道啊。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