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译文:

寒食节也不停留片刻,众多人马簇拥着你身着春衫出发。还记得我曾在衡阳石鼓城下停下马车。那一带,衣襟仿佛融入了潇湘水和桂岭的景致,衣带好似伴着洞庭湖边的春草飘荡,而那紫盖峰巍峨屹立在东南方。你能写出像《离骚》般高雅的文字,也能让刀剑化为耕地养蚕的工具,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看你这位州郡长官,在这些事情上,必定不同凡响。你在公堂之上激动地捋着胡须,用手拍着几案,在酒席间高谈阔论。不要相信所谓的与君王相隔万里难以沟通,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歌颂你的政绩,皇帝的征召诏书自然会如同凤凰衔来一般降临。 你这一去,我还能和谁一起饮酒呢?恐怕只能与明月、自己的影子凑成三人来共饮了。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