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风褪柔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 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微透。 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 折一枝、钗头未插,应把手捘频嗅。 相如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 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 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是欲黄时候。 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对酒。

译文:

春风吹落了花朵娇嫩的花瓣,雨水滋养下,果实日益饱满,如今已长得像豆子一般大小。果实里的硬核刚刚形成,果皮上还泛着浅浅的红晕,轻轻咬一口,那微微的酸涩便在齿间弥漫开来。 低矮的粉墙下,一位佳人偶然瞧见了这些果实,她满心欢喜,全然不顾露水沾湿了自己的衣襟和衣袖。伸手折下了一枝,还没来得及插在钗头,就已经忍不住用手捏着,频频放到鼻前轻嗅那清新的果香。 当年司马相如为了避免让卓文君因自己喝酒而皱眉发愁,借由思念这些果子来戒酒。这些果子既能入锅熬成羹汤,又能让人在口渴时攀摘下来解渴,就如同从前一般有着实用的价值。 转眼间,燕子衔着春天离去,果实又到了快要变黄成熟的时节。与其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不如把果实满满地捧在金盘里,和你一起举杯对饮,共享这美好时光。
关于作者
宋代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