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 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 古树百夫长,修竹万竿旗。 画堂开,风与月,巧相随。 史君领客行乐,旌纛立披披。 慨想二江遗迹,更起三闾忠愤,此日最为宜。 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诗。

译文:

江水从石纽发源,在灌口处汹涌奔腾,泛起闪耀的光辉。就好像那黑水从北方流出,曲折连绵地流到三危山。江上的桥梁如百尺长的彩虹般夭矫多姿,两岸的山峰好似苍龙般偃卧舒展,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依存。古老的树木粗壮得需要上百人才能合抱,修长的竹子犹如万杆旗帜在风中摇曳。 华丽的画堂敞开,清风与明月恰到好处地相伴而来。地方长官带领着宾客们游玩作乐,旗帜在风中飘扬。此时,让人感慨地想起李冰父子治理二江的遗迹,更能引发像屈原那样的忠愤之情,在这天来感受这些最为适宜。我们追溯并推崇大禹治水的美意和功绩,就如同吟诵《诗经》中描绘大禹治理九州的六章诗篇一样充满敬意。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