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扁舟东去,极目沧波渺。 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 午潮方去,江月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 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一重水,一重山,目断令人老。

译文:

我坐着小船向东驶去,放眼望去,那苍茫的水波浩渺无边。千百年来,这江水送走了无数凋零飘落的红花,直到如今,这江水依旧向东流淌,仿佛永不停歇。 午后的潮水刚刚退去,江上明月升起,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江面上,无数的帆船扬起了风帆,夜空中玉绳星渐渐低垂。不知不觉,枕畔传来黄莺的啼鸣声,天已经亮了。 我锦囊之中藏着许多美妙的诗句,它们的韵味能压倒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那样的佳句。我的歌声高亢嘹亮,仿佛能阻止去年的云朵飘动,这恼人的离别情怀,让歌声的余音在心头久久缭绕。 我倚靠在楼头,对着镜子,心中的这份情意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眼前是一重又一重的江水,一座又一座的山峦,我极目远望,直到视线尽头,这种思念真让人愁白了头啊。
关于作者
宋代陈瓘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