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晁补之 斗百花 斗百花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晁补之 脸色朝霞红腻。 眼色秋波明媚。 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 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 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译文: 那女子脸色如朝霞般红润细腻,眼睛似秋波一样明媚动人。云朵般的发髻上插着小钗,浓密的鬓发如云飘动,肌肤似雪般莹润,透过轻薄的绮罗,能看到她散发着香气的手臂。她静静地站着,满含深情却不说话,旁人唤她,她回过头来,那斜着眼睛顾盼的样子,真让人猜不透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她头戴珠翠,一举一动都尽显千娇百媚。她轻声地问:“在石头上凿井,怎么才能凿到井底呢?”又微微凑近耳边,悄声说:“如果两人同心,即便相隔千里也会有缘相聚。” 在西池的宴饮结束后,清冷的月亮正圆满地映在纱窗上,她那轻轻的一句话,却深深地系在了对方的心里。 标签: 宋词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