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晁补之 斗百花 斗百花 5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晁补之 小小盈盈珠翠。 忆得眉长眼细。 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 重向溪堂,临风看舞梁州,依旧照人秋水。 转更添姿媚。 舆问阶上,簸钱时节,记微笑,但把纤腰,向人娇倚。 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 译文: 那女子身材小巧,姿态盈盈,浑身佩戴着珠翠首饰。我仍清晰地记得她那修长的眉毛、细长的眼睛。往昔,我们曾一同在花丛旁轻声低语,那时她便已懂得伤春的情思了。 如今我再次来到这溪边的堂屋,在微风中看着舞者表演《梁州》舞。那舞者的眼睛如同秋水一般清澈明亮,像极了她,而且这眼神还愈发增添了几分姿容妩媚。 我不禁回忆起在台阶上玩簸钱游戏的时节,她微笑着,只是将纤细的腰肢娇柔地倚靠在别人身上。要是没见到她倒也罢了,可谁叫我见了她之后,就变得无精打采的呢。那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思,还是和从前一模一样啊。 标签: 宋词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