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馀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译文:

天色渐暗,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愈发深沉,那一抹残红正缓缓落下。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一路向东奔流不息。天边残余的云霞如同散开的锦缎,铺展在通往烟波浩渺的远方之路上。这景象让人满心忧愁,那心中向往的长安啊,如此遥远,究竟在哪里呢? 江面上,几点微弱的渔灯闪烁着,隐隐约约地照着附近的船坞。一艘行客的船帆低低地垂着,缓缓靠近前面的水湾。 我暗自回想这一生,后悔自己当初选择了读书入仕这条道路。感觉自己就像阮籍一样走到了路的尽头,想要归隐的心思也被种种阻碍所困。 那洁白的月亮洒下清冷的光辉,照着这一千里平旷的原野,真让我肝肠寸断。奇怪那唱着竹枝歌的声音,声声都饱含着哀怨,究竟是为谁如此痛苦呢?猿猴和鸟儿一时间齐声啼叫,惊动了江中的岛屿。屋内烛光昏暗,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能听着渡口传来的更鼓之声。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