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永遇乐

红日葵开,映墙遮牖,小斋端午。 杯展荷金,簪抽笋玉,幽事还数。 绿窗纤手,朱奁轻缕。 争斗彩丝艾虎。 想沈江怨魄归来,空惆怅、对菰黍。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译文:

在端午时节,红彤彤的太阳照着盛开的葵花,它们映照着墙壁、遮住了窗户,小小书斋也沉浸在这节日氛围里。人们用荷叶形状的金杯饮酒,头上插着像玉笋般的发簪,这清幽的端午雅事还真不少。 绿色的窗边,有纤纤素手,打开朱红色的妆奁,轻轻拿起丝线。女孩子们正争着制作彩丝和艾虎。遥想那投江含怨的屈原魂魄归来,也只能徒然惆怅地面对这菰叶包裹的粽子吧。 我虽容颜渐渐老去,但清风依旧,这美好的端午佳节,家人欢聚的氛围并未消减。大家兴致勃勃地把蜡酒斟得满满的,将菖蒲切碎后细细撒在食物上,和儿女们围坐在一起。 这场景就如同杜甫在江边度过漫长夏日,悠闲地看着燕子飞舞、鸥鸟翱翔。其实又何必非得像楚王那样享受那所谓的“雄风”,才能消解这夏日的暑气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