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蔼澄辉。 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 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 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 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 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译文:

人们说东坡先生还未年老就写了《归去来兮辞》般归隐之词,可上天并不打算让他就此归隐。 西湖和扬州的瘦西湖啊,秋天的水波都是一样的,湖面上云雾飞动,月光澄澈清辉闪耀。在扬州竹西亭一带,依旧有歌乐之声,只是曾经的僧人已老,木兰也不复当年模样。人生不过一笑之间,千秋的事都成过往,这浮世中处处隐藏着危机。 想必东坡先生也曾倚靠在平山堂的栏杆上,这里可是当年醉翁欧阳修饮酒的地方,江面上细雨纷纷扬扬。他目送孤鸿远去,如此超凡脱俗的心境,古往今来真是少见。 我想起这一生,与东坡先生在江海间相互陪伴,任凭我们如飘蓬般四处漂泊,也不能违背内心的情谊。 如今登临此地,又何必在意那些俗事呢?就像古人重阳节登高,帽子被风吹落、衣服被雨淋湿又何妨。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