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

见说岷峨千古雪。 都作岷峨山上石。 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 一堂真石室。 空庭更与添突兀。 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 谁夜持山去难觅。 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 琅玕无数碧。 风流不数平原物。 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译文:

听说那岷山和峨眉山的千年积雪,如今都化作了岷峨山上的石头。您家右史(苏洵曾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又担任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死后追赠光禄寺丞)老泉公苏洵,花费了大量钱财,不辞辛劳地收集这些石头。在那厅堂之中,这些石头堆叠得宛如真正的石室一般。空旷的庭院里,石头更显得突兀奇特,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还记得当年,苏老泉公撰写《太常因革礼》等长编巨著的时候,笔砚相伴,日夜不停,那笔墨氤氲的气息仿佛让周围都如被云烟浸湿一般。 山里的老人偶尔会遇到山鬼悲泣的奇事。不知是谁在夜里把山石搬走了,再也难以寻觅。如今有人依照那些石头的样子,将其带入了朝堂。它们在玉阶之下,就像那巍峨的山峦般屹立。 那些石头如同无数碧绿的琅玕美玉,其风姿神韵远非平原君家中的珍宝所能相比。我想要重新吟咏赞颂这些如青葱玉树般的石头,还得请像扬雄那样的大才子来挥笔才行啊。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