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 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 更有笔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 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译文:

我喝得酩酊大醉,纵情狂放地吟诗,你创作了新的曲调,随着歌声来应和我。 想来那诗词的芬芳之意,定是像梅花般在寒冬里绽放才会得意尽显;那清新的意境,大多是在漫天飞雪时苦苦思索而来。就像当年朱雀桥边的兴衰变迁,如今又有谁能参透,只剩那野草在斜阳中,春燕自在地飞舞。这些都不必再去追问了,为何原本没有雨后初晴,却仿佛出现了绚丽的彩虹呢。 诗坛就像那千丈高的巍峨山峰,又有像山一样的巨笔,如溪流般的浓墨。看你的才华,三国时的曹植、刘桢难以与你抗衡,在诗歌创作上,屈原、宋玉都得对你折服而降旗。有谁能真正理解司马相如呢,他一生都期许自己能慷慨激昂地乘坐驷马高车荣归故里。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我想问那横跨江河、有着千根柱子的垂虹桥,你又曾在哪里留下过题诗呢。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