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 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 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血。 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 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 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 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译文:

在这暮春时节的洞庭湖畔,传说中啊,这里曾有那世间少有的绝美佳人。仿佛是把瑶池里倾国倾城的艳丽仙子,请到了这朱红色栏杆的一隅。 隔着门户都能闻到那如龙涎香般的馥郁香气,透过帘子还能听见似黄莺啼叫般婉转的声音,想来她肌肤一定如血般红润娇艳。那如同月下妖精般的真实模样,不知是谁让她避开了人间的豪杰。 饮酒作乐后回到窗前,昨夜似乎有挽留之意,想必是院中的梅花绽放了吧。就像当年宋玉赋了《高唐赋》还在不住地想象神女的风姿一样,我也不管那孤灯是明是灭,沉浸在思绪里。 想要再见她一面实在太难,我这多情之人又容易感伤,忧愁都让头发上添了点点花白。那绕梁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因为她,我都像孔子听韶乐一样,好几个月吃饭都尝不出味道了。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