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恨之极。 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 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 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 又俄倾为石。 难敌。 最多力。 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 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译文:

这是一首情感深沉且满含悲愤的词,下面是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的内容: 心中的恨意达到了极点,这极致的恨意怎么也消磨不掉。就像苌弘的故事,人们都说他死后,他的血经过三年化作了碧玉。还有郑人缓的遭遇也令人悲叹,他的父亲尊崇墨家而反对儒家,郑人缓为此苦闷了十年,他的沉痛就像秋天柏树上结出的果实一样,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不断加深,怨恨郁结在我的内心深处,暗暗地扰动着我的精神和魂魄。就像那江边望夫的女子,身姿岿然不动地站立着。可叹的是,心中的念头一旦改变,往后的约定便永远无法实现。你看那启母,因悲愤之情的激发,转眼间就化为了石头。 怨恨的力量真是难以抵挡,它有着极大的威力。就像有人因愤怒而投江,他的精气竟能凝聚成神奇的事物。那股怨气就像困在斗牛之间相互磨角的力量,它的影子融入了山石之中,至今还能看到那仿佛被雕琢过的痕迹。我思索着在这人世间,或许只能像庄子一样,化为梦中的蝴蝶,在虚幻中寻求解脱吧。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