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簪履竟晴昼,画戟插层霄。 红莲幕底风定,香雾不成飘。 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糟交泰,回雪无纤腰。 觞酒荡寒玉,冰颊醉江潮。 颂丰功,祝难老,沸民谣。 晓庭梅蕊初绽,定报鼎羹调。 龙衮方思勋旧,已覆金瓯名姓,行看紫泥褒。 重试补天手,高插侍中貂。

译文:

在这晴朗的白昼里,宾客们穿着整齐,头戴簪缨,脚蹬靴子,纷纷前来。军营的画戟高高挺立,仿佛插入云霄。 在那装饰华丽如红莲般的营帐中,风停止了吹拂,焚香所产生的雾气也不再飘散。一群发髻如螺、妆容似梅的歌女环绕排列,吹奏着凤管,弹奏着檀木的乐器,她们轻盈起舞,就像雪花回旋,那纤细的腰肢无可挑剔。 人们举起酒杯,杯中酒如寒玉般清澈,酒入腹中,脸颊如冰雪般染上醉意,恰似江潮涌动。 众人歌颂着主人的丰功伟绩,祝愿他健康长寿,民谣之声沸腾热闹。清晨庭院中,梅花刚刚绽放,这一定预示着主人即将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天子正思念着有功的旧臣,而主人的名字已经被写在金瓯之上,想必不久就会收到皇帝用紫泥封缄的诏书加以褒奖。 期待他再次施展如同女娲补天般的才能,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头戴侍中貂尾冠,荣耀无比。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