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译文:

秋意降临武夷山,露水浸润着山间,那形态各异、如众多蛮夷聚集般的山峰,都披上了翠绿的衣裳。山间的溪流好似洁白的绸带,澄澈得如同美玉般的清水。这一片景色就像一面无比清澈的镜子,映照出天地尚未完全展现出的那种冰清玉洁之美。而这样的美好,似乎先把它的灵秀之气赋予了那人间的祥瑞之人。 此人行走在宫廷的青琐门间,风度翩翩,有着在紫微垣任职般的高贵气质与风采。他的仕途就像即将振翅高飞的凤凰,很快就能翱翔九十里之遥。此时不妨尽情地举杯饮酒,可不要辜负了这秋风带来的美好景致。在那如同瑶台般的地方,有人正在吟唱着《千秋岁》的曲子,悠扬动听。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