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现

问今何日,旧也曾尾,东风鹓鹭。 回首念,家山桃李,归去来兮闻早赋。 梦境里、尽何妨疏散,时趁莺晴信步。 是则是、清闲自好,一点心犹怀古。 记得平世痴儿女。 自灯宵、游了三五。 还次第、湖边去也,寒食清明炊未住。 是处处、是丹青图画,随意狂歌醉舞。 奈蓦被、烟花浪手,一掷残阳孤注。 须信乐极悲来,谁道是、曾歌琼树。 夕阳亭遗涴,翻得江涛似许。 忍望著、□天津路。 最是鹃啼苦。 算世事、消把春看,还有落花飞絮。

译文:

问问如今这是什么日子啊,往昔我也曾在春风中,跟随着朝班官员们前行。回首往事,想念起家乡的桃李,真该早早像陶渊明那样赋一篇《归去来兮辞》回到故乡。 在梦境里,不妨自由自在地闲散度日,时常趁着莺啼婉转、天气晴好时随意漫步。话虽如此,清闲自然是不错的,可我心中还是怀揣着对往昔的怀念。 记得太平岁月里那些天真的少男少女,从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开始游玩,一连玩了好几天。接着又陆续前往湖边,寒食节和清明节时烟火不断。到处都美如色彩绚丽的画卷,人们随意地纵情狂歌、酣然醉舞。 怎奈突然被那如烟花般虚幻、浪荡的命运之手捉弄,就像把残阳当作孤注一掷出去,一切美好瞬间消逝。 要知道乐极生悲啊,谁说曾经唱着《玉树后庭花》的人能一直享乐呢。夕阳亭边留下了污点,反而引得江涛涌起如许悲愁。我怎忍心凝望那……天津路啊,最让人痛苦的是杜鹃声声悲啼。算算这世间的事,且把春光当作消遣吧,可眼前还有落花和飞絮,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关于作者
宋代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