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 老子何归矣,击壤乐春台。

译文:

在西边要塞之处,那坚固的防御壁垒显得十分壮观,这里就是自古以来地势险要的州来之地。朝廷有着深远的谋划,怎会轻易开启边境的争端呢。 我们加固那高耸入云的城墙,就像筑起千仞金城,守护着几处易受侵袭的地方,那些如毒蛇野猪般的敌人怎敢来犯。可我满心惆怅地握着长剑,因为那战火硝烟还未完全消散。 骑兵的营帐连绵成片,桥梁排列成防御的栅栏,木头也被整齐地编排起来。那敌方的首领就如同被困在鱼釜之中,还能拿什么来阻挡我们守护淮河呢。 我们的将士们手持长矛,奋勇地冲入敌阵,四处突围。就像当年北府的刘牢之一样英勇无畏,军中的年轻将领也多有才能。 而我呀,如今该回到何处呢?只愿能像古代击壤而歌的老人一样,在春日的高台之上,享受这太平之乐。
关于作者
宋代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