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风月尽兜收。 柳径荷漪畔,灯火系渔舟。 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一醉自悠悠。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译文:

要说故乡的景色啊,那可远远不只是能消除忧愁呢。要是有人想在这儿挨着我住下,那可得拿出万两黄金来才行。 屋子外面是一片清澈的湖水,湖水的外边是阴森茂密的竹林,清风明月都仿佛被这美景尽数收纳了。沿着柳树成荫的小径走到荷花泛起涟漪的湖边,还能看到灯火映照下系着的渔船。 我就在东边的田野里,有那两顷田地,就靠种稻粱来维持生活。住的是竹篱笆围着的茅草屋,窗户也不需要用玉来做挂钩装饰。 刚宰的黄鸡,肉嫩得很;刚掰下的螃蟹,蟹膏肥美得很,痛痛快快地喝醉一场,悠然自得。就盼着春天快点到来,到那时沙洲上就会长出鲜嫩的芦笋啦。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