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瘦。 □□□□□□酒。 □□深,碎蕊残萼都收,归簟枕,谁道栀橐敢就。 月边偏爱惜,冰玉肌肤,应对垣娥共搔首。 疑怪得中原,讹道天花,胡尘后、可堪怀旧。 且海国、浮沈醉花心,喜近日烽烟,渐消亭候。

译文:

你提供的这首词中有较多缺失的内容,影响了完整准确的翻译。不过,我还是尝试在有文字部分进行大致的意译: 花儿似乎带着一种清瘦的姿态。有人在细细地品尝着酒。在幽深之处,那些破碎的花蕊、残败的花萼都被收拾起来,回到竹席与枕头边,谁说栀子和香囊之类还能依旧呢。 月亮边上的花儿格外惹人怜惜,它有着冰清玉洁的肌肤,仿佛应该和嫦娥一起搔首弄姿。真让人疑惑,中原那边竟然讹传说是天花,在胡人的战尘之后,哪里还忍心去回忆过去呢。 暂且在这海边的国度里,在醉人的花丛中随波浮沉,令人欣喜的是,近日来那象征战事的烽烟,渐渐在亭堠处消散了。 由于词句缺失较多,可能理解和翻译会与原意有一定偏差。你可以补充完整准确的内容,以便我能更好地为你翻译。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