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安晚堂前,梅开尽、都无留萼。 依旧是、铁心老子,故情堪托。 长恐寿阳脂粉污,肯教摩诘丹青摸。 纵沈香、为榭彩为园,难安著。 高节耸,清名邈。 翻李俗,粗桃恶。 但山矾行辈,可来参错。 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岂愿当头角。 尽暗香、疏影了平生,何其乐。

译文:

安晚堂前,梅花都已经开完了,枝头连一片花瓣都没留下。但我依旧是那心如铁石、意志坚定的人,对梅花的那份旧情始终可以寄托。 我一直担心梅花会被像寿阳公主梅花妆那样的脂粉沾染,又怎肯让像王维那样的画家随意描摹它的风姿。就算用沉香木建造亭榭,用彩色装点园林,也难以安置下这高洁的梅花。 梅花有着高耸的气节,清逸的名声流传久远。它瞧不上李花的庸俗,也厌恶桃花的粗陋。只有那山矾花,论品格和它差不多,还能与它相互映衬。 即使雪花纷飞,为它增添别样景致,其他百花又怎敢与它争个高低。它只凭着那淡淡的香气、疏朗的花影度过一生,这是何等的快乐啊!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