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徒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似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译文:

重阳节前三天,我带着客人登上了高楼。原本满城风雨的景象都停了下来,好像老天爷也在邀请我们前来。 我右手端着满满一杯酒,左手拿着肥美的螃蟹大口咀嚼,还一边把茱萸和菊花互相赠送。我在栏杆的一角徘徊,这一笑仿佛与天上的浮云一同飘动。 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上,千万顷的稻粱都已收获。江水平静,海疆安宁,没有什么战事,让我们能在这里稍作停留。 只是遗憾时光过得像闪电一样快,就算一个人能活到七十岁,也不过只有六个重阳节罢了。那当年宋武帝刘裕在戏马台大宴宾客的盛事就不要再问了,如今我头上这破帽子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