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了却儿痴外。 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 更依约、垂杨衬水。 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 闲坐久,忽惊起。 繁华寂寞千年地。 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 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 看鄮岭、鄞江澄霁。 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 嗟倦鸟,投林志。

译文:

把孩子们的那些琐事都处理完之后,我开始精心营造园林,建造起亭台馆榭,权且当作我这一生的一种寄托。那红色的栏杆和朱红的小桥相互映衬,人仿佛置身于百花簇拥之中。更有那隐隐约约的垂杨,倒映在水面上,增添了几分柔美。园子里种着桧柏、芙蓉、橙子树、桂树和菊花,也得把秋冬季节的景致韵味都收纳其中。我悠闲地坐了很久,忽然被什么惊醒。 这片地方历经千年,见证了繁华与寂寞的交替。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即便故事流传至今,又有几人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呢。我双手交回了象征官职的银菟印,趁着东风踏上归乡的旅途。看着鄮岭一带,鄞江清澈平静,在阳光下闪耀着霁色。从此回归田园,似乎什么都不欠缺了,只是君王的恩德比天大,实在难以报答啊。唉,我就像那疲倦的鸟儿,一心只想投身山林。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