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 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 天教一舸江湖,数椽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 已深省。 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 鹤引禽伸,日月峤壶永。 不须瓮里思量,隙中驰骛,也莫管、玉关风景。

译文:

蓝天上的云朵散开了,红日照耀大地,皇宫旁的柳树在阳光映照下,细碎的影子斑驳陆离。我还记得从前在朝廷为官,退朝归来,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屡屡从睡梦中惊醒。 上天让我驾着一艘小船,在江湖间漂泊,在溪涧山谷旁拥有几间房屋,我也渐渐摆脱了这世间的尘俗纷扰。 我已经深刻地醒悟了。我购置了上千畦种着竹子的山坞,还有两三顷荷花摇曳的池塘。我如同仙鹤伸展身姿、野禽活动筋骨般自在养生,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日子悠闲又长久。 我不用像那些醉心名利的人一样,在狭小的天地里勾心斗角、苦苦盘算,也不必像追逐时光的人那样匆忙奔逐。我更不会去操心边关的那些事情。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