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春台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 雨足郊坰,相将翠密成帷。 燕莺犹恋芳菲。 向枝头、叶底依依。 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 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 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箎。 步新堤。 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译文:

春日将尽,锦绣大地上残花散落,天空中飞絮飘舞,东风又一次把春天送走了。郊外雨后水分充足,草木竞相生长,很快就会绿叶繁茂,如同绿色的帷幕。燕子和黄莺还留恋着这芳菲的春光,在枝头、叶底间徘徊不舍。然而春天终究留不住,只见碧绿的水波浩渺无边,岸边的芳草萋萋绵延。 清晨时分,华丽的船帆扬起,彩旗仪仗迎接暖熏的和风。一行人随着山势峰回路转,月亮渐渐黯淡,天色也变得低沉。在那如红云般绚烂的光影里,一群仙人来报说队伍已经整齐。悠扬的箫韶之乐演奏了九遍,想来人间是没有如此和谐美妙的音乐的,就如同那埙和箎合奏出的天籁。 大家漫步在新修的堤岸上。此时正是梅子变黄的时节,就如同良臣在合适的时候被任用,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就像在金鼎中调和五味一样恰到好处。
关于作者
宋代赵以夫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