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南国收寒,东郊放暖,条风初回台榭。 小燕横钗,闹蛾低鬓,根底吴娃妖冶。 纤手传生菜,向人道、新春来也。 莫须沈醉樽前,这些风景无价。 长记年年此日,迎著个牛儿,彩鞭羞打。 飐飐金幡,星星华发,得似家山闲暇。 都把心期事,待问讯、柳边花下。 箫鼓声中,温存小楼深夜。

译文:

在南方,寒冷的气息渐渐收敛,东郊开始有了暖意,那春风初次吹拂过亭台楼阁。 一群打扮得十分艳丽的吴地姑娘,头上横插着小燕形状的发钗,鬓边低坠着闹蛾饰品,模样十分妖娆。她们用纤细的双手传递着生菜,笑着对人们说:“新春来了!”这时候,可不必在酒杯前喝得酩酊大醉,因为眼前这些新春的风景可是无比珍贵的。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每年的这一天,都要迎接那头土牛,我拿着彩鞭,害羞得都不敢抽打。如今,头上的金幡随风飘动,可自己却已生出了星星点点的白发,哪里还能像在家乡时那样悠闲自在呢。 我把心中所期盼的事情,都打算到柳树旁、花丛下去细细思量。在那热闹的箫鼓声中,我只想在深夜的小楼上,享受一份温暖与安宁。
关于作者
宋代赵以夫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