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子

得水能仙,似汉皋遗佩,碧波寒月。 蓝玉暖生烟,称缟袂黄冠,素姿芳洁。 亭亭独立风前,照冰壶澄彻。 当时事,琴心妙处谁传,顿成愁绝。 六出自天然,更一味清香浑胜雪。 西湖秋菊寒泉,似坡老风流,至今人说。 殷勤折伴梅边,听玉龙吹裂。 丁宁道,百年兄弟,相看晚节。

译文:

水仙只要有水就能如仙子般生长,它就好似那传说中在汉皋台下遗落玉佩的仙女,在碧波与寒月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超凡脱俗。 它那叶子如蓝玉一般,带着温暖的色泽,好似升腾着如烟的雾气。水仙身着素白的衣裳,顶着黄蕊花冠,姿态素雅,芬芳高洁。它亭亭玉立在风前,那纯净的样子就像冰壶一般清澈透明。 当年与水仙有关的那些事,如同伯牙琴心的妙处一样,无人能够传承下来,想起来就让人愁肠百结。 水仙的花瓣洁白得仿佛是天然生成的六出雪花,而且还散发着一股清香,这股清香比雪还要让人陶醉。西湖边的秋菊和寒泉,就如同苏东坡一样风流潇洒,至今还被人们传颂。 我满怀深情地折下一枝水仙,把它放在梅花旁边,听着《梅花落》的曲子,仿佛那笛子吹奏声都要将玉龙般的笛子吹裂。我再三叮嘱水仙和梅花,你们就像百年相伴的兄弟,要一起坚守晚年的节操。
关于作者
宋代赵以夫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