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银月凄凉,绮霞明灭,秋色如此。 露满清襟,风生衰鬓,夜已三更矣。 寻思往事,千头万绪,回首诮如梦里。 指烟霄,不如归去,不知今夕何夕。 鹑衣百结,膱脂垢腻,犹是小蛮针指。 对酒逢诗,高吟大笑,四海今谁似。 荷亭竹阁,共风同月,此会今生能几。 君须记,去来聚散,只□底是。

译文:

银色的月亮散发着凄凉的光,绚丽的云霞时明时灭,秋景就是这般模样。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清风吹动我衰老的鬓发,此时已经到了三更天。 回想起过往的事情,千头万绪,再回首就好像是在梦里一般。我遥指那云雾缭绕的高空,心想不如就此归去,却又恍惚不知今夜究竟是何年何月的哪一晚。 我穿着满是补丁、破烂不堪的衣服,衣服上满是污垢油腻,可这仍是爱人亲手缝制的。我对着美酒,遇到诗兴,便高声吟诵、纵情大笑,如今这四海之内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呢。 在荷塘边的亭子和竹林中的楼阁里,我与友人共享清风明月,这样的聚会在今生又能有几次呢。你一定要记住,人生的来来去去、聚聚散散,其实都不过是如此罢了。 需说明的是,原词中“只□底是”这里有缺字,翻译只能按原词意境大概表达。
关于作者
宋代葛长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