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桃李眩春昼,松柏傲霜时。 春妍不必皆是,晚秀未为非。 画斧河边瘴雾,叱驭关前险阻,马竭复人疲。 胡不效侪等,趣取好官为。 居之安,于胥乐,咏而归。 毡裘鴂舌成市,书史俨相围。 月淡秋亭烽影,日静春斋铃索,未听杜鹃啼。 美酒无深巷,莫道不吾知。

译文:

春天白昼里,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光彩夺目,展现出妍丽的姿态;而在寒霜时节,松柏则傲然挺立,坚守着自己的品格。春天里娇艳的花朵不一定都能长久,那些在晚些时候才绽放光彩的也未必不好。 有人在河边的画斧之地,面临着瘴气弥漫的恶劣环境;有人在关前驾驭马匹,历经重重艰难险阻,马都累垮了,人也疲惫不堪。为什么不效仿那些同辈之人,赶紧去谋取个好官职呢? 若能安心地处于当下的境遇,大家一起和乐融融,最后唱着歌悠然归来,也是很好的生活。在这异域之地,到处是穿着毡裘、说着难懂语言的人,但自己的身边却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史册。 秋天的夜晚,月光淡淡洒在亭子上,还能看到远处烽火的影子;春日里,白昼安静,书斋中只有铃索偶尔晃动的声音。还没听到杜鹃鸟啼叫(杜鹃啼常寓意思乡等)。香醇的美酒不会因为藏在深巷就没人知晓,不要说没有人了解我。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