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秋满衡皋,淡云笼月,晚来风劲。 一抹残霞,数声过雁,远是黄昏近。 凭高临远,倚楼凝睇,多少断愁幽兴。 听渔村、鸣榔隐隐,别浦暮烟收暝。 湘妃起舞,芳栏纫佩,约略乱峰云鬓。 景物悲凉,楚天澄淡,过尽归帆影。 斜阳低处,远山重叠,萧树乱鸦成阵。 空无言,栏干凭暖,闷怀似困。

译文:

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水边的高地,淡淡的云朵笼罩着月亮,傍晚时分,风刮得愈发强劲。天边还残留着一抹绚丽的晚霞,空中传来几声大雁飞过的鸣叫,此时距离黄昏已经很近了。 我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倚靠在楼边凝神注视,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愁绪和幽情。隐隐约约能听到渔村那边传来敲船的声音,别的水湾处,傍晚的烟雾也渐渐消散。 仿佛看到湘妃在翩翩起舞,她在芳香的栏杆边整理着身上的玉佩,那模样就好像那错落的山峰如同她的发髻一般。眼前的景物一片悲凉,楚地的天空清澈而又淡薄,江面上归航的帆船一艘艘都过去了,只留下了远去的帆影。 斜阳渐渐西沉,远处的山峦重重叠叠,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乌鸦聚成了阵。我默默地站在那里,把栏杆都靠暖了,心中的烦闷就像被困住了一样,无法排解。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