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世态万纷变,人事一何忙。 胸中素韬奇蕴,匣剑岂能藏。 不向燕然纪绩,便与渔樵争席,摆脱是非乡。 要地时难得,间处日偏长。 志横秋,谋夺众,谩轩昂。 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 幸有乔木修竹,随分粗衣粝食,何必计冠裳。 我已乐箫散,谁与共平章。

译文:

这世间的态势千变万化,人们的事情又是何等的繁忙啊。我胸中向来就有非凡的谋略和深厚的学识,就像藏在剑匣里的宝剑,又怎么能一直隐藏自己的锋芒呢?要么就像东汉窦宪那样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建功立业;要么就与渔父樵夫融洽相处,远离这是是非非的尘世。重要的地位和时机很难得,而赋闲的日子倒是过得特别漫长。 有些人志向高远如横亘的秋空,谋略过人,看似气宇轩昂。可实际上他们却在为了像蝇头、蜗角那样微小的利益,去计较那一丝一毫的得失。 幸好我还有高大的树木和修长的竹子为伴,能有简单的粗布衣服和粗糙的食物,又何必去计较是否穿戴官服、追求功名利禄呢。我已经乐于这种闲散自在的生活了,可又有谁能和我一起品评这其中的道理呢。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