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对芙蓉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 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 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锺。

译文:

远处的水面波光粼粼,闪耀着灵动的光芒;连绵的山峦层层叠翠,像一幅秀丽的画卷。雨后初晴,山间的雾气浓郁,紧紧环绕着梧桐。此时,洁白的露水正从树叶上悄然滑落,轻柔的秋风缓缓吹拂,带着丝丝凉爽。 东边的篱笆旁,金黄色的菊花正竞相绽放,与水中那几簇娇艳的芙蓉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在这重阳佳节,如此美好的景致,美酒醇香,花朵娇艳,实在是令人陶醉。 回忆起往昔那数不尽的美好景物,不禁感叹年少时的自己,胸怀是何等的豪迈,自认为是英雄豪杰。那时觉得,这世间金黄的菊花、红色的芙蓉,没有什么能与之相媲美。 除非是腰间佩戴着象征高官显位的黄金印,座旁簇拥着娇美的红颜知己。只有到那时,才觉得能真正称了自己的心意,才值得尽情畅饮,一醉方休,哪怕一次要喝上千杯酒。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