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多丽

叹飘零。 离多会少堪惊。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 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 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 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 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 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 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译文:

唉,人生飘零,聚少离多的境遇实在让人惊心。这哪能比得上天上的牛郎织女啊,他们每年七夕相聚,信守着约定,不像这人间世事无常,难以让人信赖。 在初秋时节,桂花绽放,散发着芬芳。夜深了,银河悄然无声。织女乘坐着凤车,被云朵催促着前来赴约;红色的帷幕仿佛被月光卷起,清泠泠的银河上,牛郎织女这两颗星星终于得以相会。织女手中的素色梭子变得冰冷,她在风中停下织布的动作,深情地倾诉着隔了一年的思念与深情。时光匆匆流逝,仙童轻声说着话语,那用喜鹊搭成的丹桥已经平整地横跨在银河之上。 再看看人间,女孩子们都争着在七夕这晚展现自己的心灵手巧,一群群女伴们欢欢喜喜地参与着节日活动。有的女孩避开灯光,还没整理好彩丝;有的在拜月的地方,却发现蜘蛛已经先结好了网。 可又有谁会想起我这个小小的监州官呢?在这萧条冷落的官舍里,我独自坐在中庭,看着烛光摇曳,手中摇着秋扇。只能苦笑今晚,像那些女子得到金钗一样的美好之事毫无依据,遗憾就像那蓬莱、瀛洲仙山上的云雾一样弥漫开来。我斜靠着高枕,听着梧桐叶上的雨声,就这样一直到天明。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