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译文:

远方的朋友啊,你许久都没来了,这美好的景致就像是特意为你留存一般。我在西楼专注地欣赏美景、吟诗抒怀,哪还管现在是什么时辰。 我呼唤出满天明月,月光洒下,照亮我那如冰雪般纯净高洁的心怀,这情怀就像浩浩荡荡的百川之水奔腾不息。我虽有豪饮的气概,却还没能像传说中鲸鱼吞海那样实现壮志,然而身上的剑气已能横贯整个秋天,尽显豪迈。 野外的光影浮动,天空显得格外高远,世间万物的美好幽静而深邃。可想起沦陷的中原大地,留下的千古遗恨,不知今晚又有多少人为此忧愁。 又有谁会在意英雄已然老去呢?没人明白那功名其实渺小如尘,可朝廷对于收复失地的决策却依旧遥遥无期。这其中的事情真是难以说清,且等明天再借酒消愁吧。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