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译文:

骑在马上已经过了三年时光,我戴着醉意中的帽子,挥着吟诗时的马鞭,装满诗作的锦囊和诗卷一直带在身边。可如今,我惆怅于曾经掌管的溪山美景,又不得不去接受新的风月之地。明天我就要远行,前方关河杳远难见,这一去时光也将悠悠漫长。我笑着想,自己这千篇诗作的价值,还抵不上那用五斗葡萄酒换来的凉州刺史之位呢。 我就像那写下《停云》诗的陶渊明,家中有满尊的美酒,还有琴和书相伴,本也能借此消解忧愁。可我却连让自己吃饱肚子都做不到,就像那在矛尖上淘米一样艰难。我的心就像那受过箭伤的塞雁,惊惶不安;身体如同那怕热喘月的吴牛,疲惫不堪。天色已晚,天气转凉,明月当空,可又有谁能陪我在南楼吹笛呢?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