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片帆何太急。 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 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 溪南溪北。 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憔、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 叹息。 山林锺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 转头陈迹。 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 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译文:

那一片孤帆行驶得为何如此急切?远远望去,它一会儿就好像已经离天只有咫尺之遥了。船夫仔细打量着船上的客人。这一路的景色,就像三峡里那汹涌澎湃的风涛,又好似那高耸险峻如剑戟般的山峰。 溪南和溪北的景色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象着那些隐居在山林泉石间的幽人。再看看渔夫和樵夫,他们一边劳作一边指点着远处那高高的楼阁,眼神里似乎还流露出对楼里舞筵歌席的羡慕。 不禁让人叹息啊!无论是隐居山林,还是在朝堂为官,人的心意和情感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实本就没有绝对的欢喜和悲戚。可这一切转眼间都已成过去。飞鸟渐渐远去,只留下傍晚那一片碧色的烟雾。 我想问,如今还有谁会怜惜过去那个南楼老子呢?他曾经最爱在明月下吹笛。可到了现在,我却整日被扑面的黄尘所困扰,想要回到那宁静的山林,却始终无法成行。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