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

山下千林花太俗。 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 与花同草木。 问谁风雨飘零速。 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 病怯残年频自卜。 老爱遗编难细读。 苦无妙手画於菟,人间雕刻真成鹄。 梦中人似玉。 觉来更忆腰如束。 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

译文:

山脚下那成林的花朵,都显得太过俗气了。而山顶上孤零零的那一朵花,怎么看都看不够。春风仿佛就萦绕在这朵花的身旁,溪边的菖蒲自在地轻蘸着清澈溪水,映出一片碧绿。 我和这花一样同属草木之身。不禁想问,谁在风雨之中飘零得更快呢?不要埋怨这歌声,在夜深人静时,它在山岩之下响起,惊动了栖息的白云。 我年老体弱,又被疾病所扰,常常暗自占卜自己的命运。上了年纪后,虽然喜爱古籍,但却难以仔细研读。可惜没有技艺高超的画师能画出猛虎,人间的雕刻技艺却把虎刻成了鹄。 在梦里,我见到佳人美如白玉。醒来后,更加怀念她那纤细的腰肢。心中有许多忧愁,我想问你,既然有酒,为何不天天与丝竹相伴,借音乐来排解呢?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