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译文:

你听我说,一尺布尚且还能用来缝衣服,一斗谷子也能舂出米来。在这人世间,普通朋友之间都能够和睦相处,可自古以来,兄弟之间却常常不能相容。《诗经·棠棣》这首诗,写的是管叔、蔡叔的悲剧,他们猜疑周公而最终自食恶果。 我不禁长叹,就像那脊令鸟在原野上急切地呼唤同类一样,兄弟间本应相互救助。我又重重叹息,就如同曹植写下“煮豆燃豆萁”时那般悲泣,兄弟相残令人痛心。虽然兄弟的形体各异,但他们身上流淌的血脉、气息却是相同的啊。 你们家可是周朝世袭五世的将军之后,又有着千年以来如同江州陈氏义门那样兄弟和睦、家族聚居的良好家风。我相信,到了明天,朝廷就会降下丹凤诏,用紫泥封缄的诏书来表彰你们兄弟和睦、家族兴盛的美德。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