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译文:

### 译文 我拥有这一方山丘沟壑,独自享受着这份潇洒风流。茅草屋檐之上,松间明月、山间云霭相伴,那石缝间的清泉,悠悠地流淌到山脚。 我暗自思量,从前真是做错了许多事,如今连清晨的猿猴、夜晚的仙鹤都要恼恨我。毕竟啊,像邓禹那样的人才,才能身着锦绣官服,高坐在朝堂的黄阁之中。 我放声高歌,自斟自饮美酒。看那天空广阔,鸢鸟自在地飞翔;潭水宁静,鱼儿欢快地跳跃。秋风中,黄菊香气四溢。可暮色降临,阴云聚合,我的佳人又在何处呢?我想象着她身佩用兰草和杜若编织的香囊。 我曾与佳人相约一同归隐江海。可人生的机遇与契合,实在难以捉摸。不要像孔子那样在门前击磬,即使有荷蒉的人路过,那又如何呢?我仰天大笑,连头上的簪子都掉落了。 我想告诉世人,对于人生的穷困与显达,不必心存疑虑。自古以来的贤能之人,仕途顺利时能心怀快乐,退隐江湖时也能怡然自得。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