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 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 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 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 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译文:

在那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长安街道上,曾经有多少年少轻狂的人,尽情地赏花游玩,沉醉于无尽的歌舞欢娱之中。如今,我满怀怜惜地看着你这满头白发之人,你寻觅美好事物的时光已经晚了,命运就像那突然席卷而来的狂风暴雨,让人猝不及防。 我想问你可曾知道,当年范蠡功成身退,驾着小船载着美酒,逍遥自在,不像有些人如同井瓶一般被世俗所累,身不由己。仔细想想,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如同一场大梦,等你从梦中醒来,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都已经无处寻觅了。 你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这仿佛是上天的安排,让你拥有了像唐代诗人李商隐那样潇洒超脱的千古佳句般的生活意境。可你曾经落魄地从东边归来,虽然看似风流不羁,却还是失去了最珍视的人,就像失去了掌上明珠一样痛心。 你起身对着镜子,看看自己,虽身处困境(“南冠”暗示困厄处境),但好在气节仍在,轻轻拂去镜中那旧时的尘土。我要告诉你,前方的道路就像那万里云霄一样广阔,这一回,你一定能够稳稳当当地迈向成功。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