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细把君诗说。 怅馀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译文:

我仔细品味着你的诗作。你的诗韵悠长,那意境仿佛像宏大壮阔的钧天广乐,又似在浩渺的洞庭湖上回荡,声势浩大。诗中描绘的是那千尺高的阴冷悬崖,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一丝尘埃,只有层层的坚冰和堆积的积雪。我刚一读到,便感觉浑身寒毛直立。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运坎坷,就像那亘古不变的月亮,见证了无数伤心往事。汉武帝曾为阿娇建造金屋,可最终阿娇还是独守空房,在清冷的夜里独自调弄着瑟弦。 你出身于高贵门第,离朝廷很近。看那天空中,鱼龙在昏暗的气象中穿梭,风云变幻不定。我起身遥望中原沦陷区,仿佛看到在白天的日光下,那些征战留下的尸骨渐渐腐朽。可叹那像王衍一样的清谈误国之辈,只顾着高谈阔论,不理会国家的危亡。 半夜里,我狂放地高歌,悲凉的风也随之刮起,只听见屋檐下的铁片铮铮作响,好似那战场上奔腾的战马。如今南方和北方,正处于分裂的局面,国家破碎,令人痛心疾首啊!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