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 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 惟有杨花飞絮,依旧是、萍满芳池。 酴醿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胶难觅,弦断朱丝。 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 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 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译文:

音乐声急促而哀伤,人们尽情地歌唱,舒缓地跳舞,歌女们有着十种不同样式的细长弯曲的美丽眉毛。可惜那些红的紫的花朵,经不住清晨一场风雨的吹打,已经变得稀少了。只有杨花柳絮,依旧如浮萍一般铺满了芳香的池塘。酴醿花正盛开,用锋利的剪刀剪下它的花枝,插满了古朴的铜制酒器。 是谁把春色给带走了呢?就像断了的朱弦,难以找到鸾胶来黏合一样,春色一去难返。可恨那牡丹总是容易染病,就算医治也费了不少功夫。在梦里去寻找春色却怎么也找不到,我肝肠寸断,可这又怎么能让春天知晓呢。 不要再惆怅了,还是像王羲之他们一样,一边饮酒一边赋诗,把这些美好时刻刻写下来,就如同当年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那样吧。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