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是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

我前来凭吊古迹,登上高楼,却只徒然地增添了无尽的愁绪。曾经那如虎踞龙蟠般险要的地势如今在哪里呢?眼前所见的只有朝代兴衰更替后的满目疮痍。 夕阳的余晖洒在柳树枝头,水边的鸟儿纷纷归巢,陇上的风呼啸着吹过乔木。一片孤帆正朝着西边驶去,不知是谁吹奏起了那如霜般清寒的竹笛。 这又让我回想起谢安的潇洒风度,他晚年在东山隐居,听到哀伤的筝曲也会潸然落泪。他把儿辈们建功立业的事都放下了,整日里只是以棋局来消磨时光。 如今像谢安那样能照见世事的宝镜已难寻觅,天色渐晚,碧云低垂,又有谁来劝我喝杯美酒呢?江头狂风怒吼,早晨涌起的波浪仿佛要把房屋掀翻。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