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不见严夫子,寂莫富春山。 空馀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译文:

许久都没见到严光先生了,富春江畔的富春山一片寂静落寞。只留下那高达千丈的陡峭巨石,直直地插入傍晚的云端。 遥想当年严光身披羊皮裘衣,洒脱一笑,仿佛将自身与这尘世的纷纷扰扰都忘却了,悠然地拿起钓鱼竿。他不像那林间的鸟儿,非得等到飞疲倦了才知道归巢。 汉光武帝刘秀实现了中兴汉室的大业,成就了一番功业,可此时他也已两鬓斑白。当时那一群豪杰们为了国家四处奔走,一同渡过了艰难的时局。 只有严光坚守着自己狂放不羁的内心,他既不羡慕那些追逐权势之人,也不在意所谓的功名鼎足之位,放任自己疏懒顽直的性情。他那豪迈洒脱的气概仿佛能撼动天上的星斗,其高尚的精神千古以来都照耀着山林峰峦。
关于作者
宋代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