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曲

结子非贪,有香不俗,宜当鼎鼐尝。 偶先红紫,度韶华、玉笛占年芳。 众花杂色满上林,未能教、腊雪埋藏。 却怕春风漏泄,一一尽天香。 不须更御铅黄。 知国色,禀自天真殊常。 只裁云缕,奈芳滑、玉体想仙妆。 少陵为尔东阁。 美艳激诗肠。 当已阴未雨春光。 无心赋海棠。

译文:

梅花结果并非是为了贪求什么,它自带清香,格调高雅不俗,本就应当被放置在鼎鼐这样重要的器具中被人品尝(暗指梅花有重要价值)。它偶然间先于那些红紫之花开放,在美好的时光里,那悠扬的玉笛声仿佛都在诉说着它的芬芳,它代表着一年中最早的芳华。 上林苑里各种花色的花朵混杂在一起,却都无法被腊月的大雪所掩埋其普通,只有梅花能在雪中绽放。但又怕春风把梅花那超凡的香气泄露出去,让世间都知晓它那天上才有的芬芳。 梅花不需要再用铅粉来修饰妆容。大家都知道它有倾国之色,那是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天然之美。它就像用云彩织成的丝线裁剪而成,那滑润的花瓣,让人们想象它如同仙女的妆容一般。 杜甫曾经为了梅花在东阁徘徊。梅花的美艳激发了诗人的诗兴。在那阴晴不定、春光初现的日子里,诗人满心都是梅花,连海棠花都无心去吟咏了。
关于作者
宋代刘几

刘几(一○○八~一○八八),字伯寿,号玉华庵主(《风月堂诗话》),洛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