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丛竹歌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堦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译文:

世上的人看到竹子并不懂得喜爱,只有您在官府城内种上了竹子。 这些竹子扎根在这里,算是有幸找到了适宜生长的地方,种下去没多久,就听说已经长得很粗大了。 盛夏时节,这丛丛竹子带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清幽寒冷;在安静的夜晚,竹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干脆利落。 它能让案桌上的公文都显得清爽,适宜在帘子下欣赏;也适合在窗外对着琴和书一同观看。 竹子渐渐长大成荫,快要遮蔽住阳光了,新笋不断地钻出台阶,即便被人踩踏后还是会冒出来。 它坚守气节,比御史的威严还要刚正;它内心虚空,就像郎官手中的笔一样虚心有内涵。 您可别只喜爱南山的松树,竹子的颜色一年四季都不会改变。 到了寒冷的冬天,草木都枯黄凋零了,只有竹子依旧青翠,这时您就会真正了解它的可贵。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