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絚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译文:

那白发苍苍的岷山老人,抱着琴,两鬓已然斑白。 他轻轻挥动衫袖拂过琴上的玉徽,开始弹奏《三峡流泉》这首琴曲。 这曲子还没弹到一半,高敞的厅堂就仿佛变成了空旷的深山。 那如石林般的乐声在耳边呼呼作响,好像一下子就出现在窗户之间。 手指在琴弦上拨弄出呜咽的声响,琴弦颤动好似清泉潺潺流淌。 乐声荡漾,好似饱含着楚地那哀怨的云朵,舒缓的音韵如秋日的轻烟般缥缈。 这乐声中仿佛夹杂着阳台的雨,又好像混杂着巫山猿猴的啼叫。 它幽远的声音能引得鬼神倾听,纯净的音色让人耳目舒适。 听曲的楚地游子肝肠欲断,就像那湘妃泪水斑斑。 不知是谁裁剪了青桐树枝,用朱红的丝弦来张设成琴。 这琴能蕴含古人创作的曲调,还能把这美妙的乐曲传递给今人。 知音实在太难再次相逢,可惜您如今已经年老。 一曲终了,月亮已经落下,我满怀惆怅地回到东斋入眠。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